2014年05月中下旬某天清晨,為了要尋覓一隻緋秧雞,無意間發現了四隻彩鷸(二雄二雌)。當天梅雨不斷,我心繫之,常在梅雨間歇時隔著高高的圍牆張望。確定牠們住在我家「附近」。查資料,發現牠竟然是鷸科保育類動物...珍貴呀~~
無意中發現...
兩對彩鷸...
後來,我在自家二樓後陽台找到一個合適無比的「觀鳥窗口」,每日晨昏,悄悄的、輕輕的推開窗戶,坐上女兒牆(絕對安全),用傻瓜或單眼的長焦段去搜尋彩鷸的蹤影,竟然變成我每日的生活樂趣!
看見兩對彩鷸分別擁有生活領域;看見母彩鷸準備下蛋;看見公彩鷸不分晝夜、無論天氣如何,盡職地蹲在巢裡孵蛋;看見巢裡有三個蛋….
母彩鷸準備下蛋...
蹲在窩裡...
下了三個蛋...
公彩鷸孵蛋一刻也不離開
熱得張大嘴巴散熱...
眼皮闔一下...
就被人抓包~~
堅守崗位...
堅守崗位...
有一天竟然發現巢裡空空如也!公彩鷸也離開了!不得已穿著長筒雨鞋小心的進入泥濘的荒田裡,巢,真的空了。沒發現任何東西。多麼希望可以看見公彩鷸帶著小寶貝在田裡覓食的畫面~~但這麼多天過去了,偶而在遠遠的密草叢邊看見雌彩鷸或雄彩鷸站在那裡,公彩鷸帶著寶寶的畫面始終沒看見…三個蛋哪去了?不願揣測,交給大自然流轉的法則去解釋好了~~
三顆蛋不見之後...
公彩鷸展翅驅趕白尾八哥
難得的鏡頭...
公彩鷸展翅的雄姿...
白尾八哥不敵...
(文字資料:自由時報記者黃伯郎之「彩鷸一妻多夫孩子單親」)
...彩鷸的學名是Rostratula benghalensis,身長約廿三至廿六公分 ,翼長約十一點五至十五公分,體型肥胖,嘴為赤褐色,略長而前端下彎,尾較短,常出現在稻田、河畔、池塘等濕地。
受驚擾時會蹲伏在草叢中,以昆蟲、軟體動物及甲殼類為主食,生性隱密,多於晨昏及夜間活動。
繁殖習性為「一妻多夫」制,與台灣三大名雞—帝雉、藍腹鷴、環頸雉的「一夫多妻」制相反。
彩鷸雌鳥體色較鮮艷,喙為粉橘色,臉頰到上胸暗紅褐色,頭及下胸暗褐色、頭頂有黃色中央線,眼周及眼後為白色,兩胸側至背部各有一道白色寬帶,橄欖綠色的背上有細小的暗色紋;雄鳥的頭、背部則以綠褐色為主,背上排列著黃褐、黑色的橫斑,在翅及尾上有許多黃褐色圓斑。
彩鷸在台灣原本非常普遍,但因棲息地大減加上農藥濫用等因素,數量越來越少,已列入農委會公告的珍貴稀有一級保育鳥類。(記者黃博郎)
(註)彩鷸目前是二級保育鳥類
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