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梅峰(二)菫菜三個妞
梅峰除了刻意栽培的物種豐富之外,周遭自然繁殖、原地生存的物種也頗多。
原來到處都可看見的喜岩菫菜,我在阿里山卻沒看到(原來生長的山壁,被清除得乾乾淨淨…),
可是在梅峰路上行走,路旁就可看見許多喜岩菫菜的族群。尚發現一種白花的品種。
在原生植物展示平台上,也記錄了『台灣菫菜』和『心葉茶匙黃』,
這個單元就分享『菫菜科的三個妞』~~
喜岩菫菜(莊溪老師認識植物之喜岩菫菜)
科名:菫菜科(Violaceae)菫菜屬(Viola)
別名:剛毛茶匙癀、短毛菫菜
原產地:台灣固有種。
分佈:台灣多生長於全島低至中海拔約 300~2,100 公尺的山地、路旁或開闊的原野,較常見。
特性:
多年生草本,多具匍匐枝;地下莖直立或斜上,節上生根。單葉,根生,具葉柄,柄長 2~8 公分,被毛;葉片長 1.5~3.5 公分,寬 1~2 公分,卵形至心形,葉基鈍心形,葉尖鈍尖形,葉緣為鈍鋸齒緣,被白毛至微被短柔毛;托葉長 0.5~0.7 公分,披針形,具緣毛或呈剪裂狀。花淡白紫色,徑 0.8~1.5 公分;花梗長 4~10 公分;萼片長 0.5~0.7 公分,寬 0.1~0.2 公分,卵形至披針形,微被緣毛,附屬物截形或圓形,具剛毛;花瓣長橢圓形,長 0.8~1.5 公分,寬 0.3~0.5 公分,有花距者較短,側生花瓣之基部內面有鬚毛;花距短,圓形;子房光滑無毛。果為蒴果,長 0.4~0.8 公分。
喜岩菫菜 ↓
# 1 ↓
# 2 ↓
# 3 ↓
# 4 ↓
# 5 ↓
白花種 ↓
# 6 ↓
# 7 ↓
# 8 ↓
心葉茶匙黃(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)
菫菜科(Violaceae)菫菜屬(Viola)
外型相當討喜的心葉茶匙黃具有兩種不同型態的莖,地下莖非常纖細;而地上莖僅約1~2公分。因葉子形狀似愛心,所以有「心葉茶匙黃」之稱,葉子的邊緣有鋸齒,覆著細細的直毛;葉柄長短不一,長可達7公分,短的僅1公分。花灰紫色至近白色,左右對稱,狀似展翅的粉蝶,小巧可愛;萼片的邊緣有流蘇狀的細毛,相當特殊。臺灣原生的草本植物,產於中南部的中海拔山區。因模樣可愛,近年有用於園藝上。
心葉茶匙黃 ↓
# 9 ↓
# 10 ↓
# 11 ↓
# 12 ↓
# 13 ↓
台灣菫菜(莊溪老師認識植物之台灣菫菜)
科名:菫菜科(Violaceae)菫菜屬(Viola)
別名:臺灣菫菜、台灣茶匙癀、茶匙癀、塔山菫菜、Tyabuzyazyai(排灣)
原產地:臺灣特有種
分佈:臺灣全島低至中海拔 1.400~2.500 公尺山區。
特性:
多年生草本,具走莖,節上生根並密生蓮座狀葉。葉闊心形至圓形,先端銳尖至圓或鈍,圓齒緣,下表面灰綠色或紫綠色;葉柄長 1~10 公分;托葉披針形,先端具緣毛,兩側具緣毛或呈剪裂狀,近離生。花紫色至近白色帶暗條紋;萼片披針形;花瓣卵狀楔形。果球形至橢圓形。
台灣菫菜 ↓
# 14 ↓